事非经过不知难。
这10年🧗🏼,是中国一路高歌的10年,也是中国迎难而上的10年。
非典暴发👨🏼🎤,人民生命安全遭遇重大危机。
汶川地震,玉树地震,舟曲泥石流,一次次特大自然灾害👊🏽,撕裂山河,撕扯人心👩🏿💼。
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然袭来,经济下滑,企业困难,失业增加🗣,中国经济化危为机,风景这边独好。
承办奥运🎅🏻,兴办世博,百年梦想🫶🏿,当代盛举。组织世界上最大最为复杂的赛事和展会👚,是喜悦也是挑战。
愈挫愈勇,愈难愈进。中国人就有百折不挠的精神。万众一心,顽强拼搏,我们战胜了一次次自然灾害,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🦢,我们办好了奥运世博,办成了一系列难事大事喜事🚂🫅🏽。中国高昂着头,中国人民高昂着头。
历史不仅以它的辉煌时刻让人铭记👦🏿,更以它的艰难曲折让人难忘。应对挑战更能迸发力量🍹,战胜困难更显意志精神。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,是充满挑战的10年💩,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物质财富,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👩🏼🍳。
灾难无情人有情
10年🏋🏿♀️,一次次抗击重大自然灾害𓀁。“万众一心🚣🏿♂️、众志成城,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,以人为本、尊重科学”🤲,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我们面对灾难坚如磐石
“难事”不断,把过去这10年标注成极不平凡的历史片断。
汶川地震🚴🏼♂️,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🙍🏿;玉树地震👰🏽♂️,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强地震;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,吞没人口密集的繁华城镇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🧎♂️➡️,我们临危不乱:非典疫情猝然袭来🥻,肆虐南北;甲型H1N1等高致病性流感警报几度拉响……
多难兴邦🥡。穿越风霜雨雪🕵🏿♂️,经历灾难磨砺的中国更加从容自信🗼、生机勃发🧗🏼♀️。
由川西龙门山地震带一路北上,沿途的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,错落有致。北方建筑的豪迈大气🎄,江南建筑的婉约细腻,粤派建筑的精致实用,这些村落既融合了各援建省市的建筑元素,又符合川西地形地貌和农民生活需要。
如今的巴蜀大地☎️𓀍,山清水秀🧝🏻♂️,房屋整齐。如果不是亲历者,很难相信,汶川地震发生之初,这里曾经是一片残垣断壁🐋、瓦砾成堆、满目疮痍的景象。
这是一段高度浓缩的时间。汶川地震发生后仅仅3年🏋🏼♂️,10多万平方公里的破碎山河就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♻️⚛️。没有发生饥荒,没有暴发疫情,更没有引发社会动荡,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🌻。汶川🔛👶🏻,已不仅是川西崇山峻岭间那一个小城🤫🧎♀️➡️,它成为中华民族“众志成城🤼、共克时艰”信念的缩影,当代社会主义中国“以人为本、科学发展”理念的象征。
灾难无情,人有情🧑🚒。面对一次次严峻挑战🏊🏼♀️,中国人民凭借怎样的精神缔造奇迹♣️?又收获了怎样的启示和经验?
我们以人为本🤵🏿♀️,尊重科学——
每次灾难袭来时,“人民生命高于一切”,“第一位是救人”🏜,是我们的最高信念。党和政府对百姓安危、人民利益的挂念✍️,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📍、保护人民的本质。
历史的灾难最终将通过历史的进步得到补偿。“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,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🦸🏿♀️。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👸🏻,显示出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坚定和智慧。
2003年👩🏽🦳🤵🏿♀️,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华夏大地。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👮,让那一年的春天充满不安。面对严峻疫情,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🏕,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,向全党发出坚持“两手抓”、夺取“双胜利”的号召。国务院先后召开10多次常务会议🖍,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;制定并公布了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》🧑🏻🤝🧑🏻,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、科学、规范🚴🏼♂️、有序的轨道😭。
非典的代价是沉重的,但这个代价并没有白白付出,它大大推动我国应急体制的进步、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🦸🏿、社会公共事业的进步🩺,使得我们在后来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🌀🧞♂️,受益匪浅。
居安思危,完善体制🤶🏻。2005年,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📖;2007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🪢;汶川地震5个月后,国家立法顺盈修订防震减灾法,提高学校、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,并对应急救援机制🦶、过渡性安置、灾后恢复重建等作出相应调整☝️。预防与处置并重、常态与非常态结合👳🏽♂️,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
正是依托这一套应急管理体系,使我们经受了近年来各种灾难的严峻考验。无论是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、汶川特大地震🧔🏼♀️、玉树强烈地震✡️、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💂,还是甲型H1N1流感🧝🏿♂️🤽🏽♂️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,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,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我们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——
汶川地震后👩👩👧,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举全国之力,支持灾区恢复重建,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⬜️。汶川地震3年内投入恢复重建资金就超过1万亿元。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和税费优惠🍕𓀖、金融支持、用地保障、法制保障……党和国家的一系列“顶层设计”🚁,为恢复重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制度支撑。
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。在灾难面前,举国上下患难与共🏌🏻♂️,前方后方同心协力,海内海外和衷共济。汶川地震后仅一个月👩🍼,19个省市就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。“一省帮一重灾县”,五湖四海的人才资源😎、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,全国各地的灾害防治和建设经验在这里汇集。玉树地震发生后,灾区5000多名中学生被妥善安置到省外就学🧖。
在灾难中,一个个大写的“人”👨🏻🦲,更让人感动🧜🏼。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无愧中流砥柱角色,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,处变不惊、指挥若定,带领群众勇敢站立起来👨🏻🔧。党员和干部挺身而出、身先士卒。解放军战士用忠诚和血肉之躯🕙,一次次向世人昭示👳🏽♂️,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。灾区人民临危不乱、守望相助。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🧘🏻♂️,多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🤽🏼♂️、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,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🧑🏻🦼➡️,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。
我们不仅应急,更重长远——
如果说救援抢险是应急能力的集中体现🧑⚕️,那艰巨的灾后重建,则是对发展思维和战略的长久考验🦘。
一个客观的现实是,我们正处在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。而中国地少人多🧝🏼♂️,逼仄的生存空间⬆️,使我们面对灾害时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⏏️🎶。在每一次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,如何提高灾区百姓的生活质量,如何使灾区的发展方式实现转变,如何保护灾区的环境承载能力🥿,促进生态恢复👨👩👦🈶,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🌎,都备受重视、颇费思量。
玉树是我国的三江源所在地🧚🏽♂️,号称“中华水塔”。当地百姓都知道🚴🏻,从江里直接打上来的水泡奶茶、煮饭🍮,比矿泉水还要好。玉树的环境保护🩰,不仅关系到当地发展👭,也关系到全国🐍。
为保证在恢复重建过程中✍️,玉树环境不被破坏,由中国科学院牵头🙅🏻♀️🐗,130名专家学者参与,对当地的资源环境和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🚴🏻,哪些地方可以建、建到什么程度,哪些地方不能建,都广泛征求意见。
在重建过程中,既考虑灾区原有的发展基础、资源禀赋,又充分利用重建提供的发展机遇,高起点、高标准建设👩❤️💋👩,重视产业升级👨🦼➡️、节能环保🎀,努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通过恢复重建,使灾区的基础设施、人居条件都有较大改善🌮🛌🏿。过去灾区很多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,市政设施很不健全🧑⚕️⚔️,在重建中全面加强了供水、污水处理、能源供应等公用设施建设。
正是由于充分考虑到当地百姓的需求🍲🫵🏿,才使得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地克隆过去,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上。汶川地震后,有人担心,当地发展水平至少要倒退几十年🚣🏼,但通过几年灾后重建,有群众由衷地说,“我们的日子至少向前迈进了20年。”
迎难而上促发展
10年🟫,一次次化解经济风险。“满怀信心,果敢从容,坚持改革🙎🏽♀️,攻坚克难”,昂扬奋进🤽🏿、科学发展的精神让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
不像自然灾害那样令人恐惧🥦,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悄无声息🙇🏽♂️,却也刻骨铭心👯♂️。
经济下滑,出口减少,企业经营困难🧑🏿🎤♠️,失业人数增加。2008年🦸🏽,这一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🀄️👇,给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🐞,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。
这一年,中国经济增幅掉头一路向下👴🏽,从一季度的超过10%🏋🏻♀️,下滑到四季度的不到7%,下降的幅度令人担忧。而挑战的更严峻之处在于🪪,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%以上,中国经济会不会被世界经济拖垮?当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👩🏻🦼、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🙇🏻💳、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经济体,其影响之深刻、局面之复杂,远远超过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。中国这个有“世界加工厂”之称的经济体🧑🏽💼,能不能抵御得住外需急剧下降、大量出口企业停工的猛烈冲击?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🎨,能不能承受城镇失业人员增加、上千万农民工回乡的严酷事实?中国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,会不会就此戛然而止👷🏻♂️?
应对严峻挑战🟨,考验的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,展现的是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。
我们满怀信心,果敢从容——
“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”🏨!在最困难的时刻,来自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声音👨🏿🎨,鼓舞全国人民树立起迎接挑战的信心🦸🏿♀️。这信心来自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,这信心来自改革30年积累的雄厚的物质基础,这信心来自近年来政府在宏观调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。正是因为有了信心,党中央、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,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书写了精彩的中国答卷🚶♂️⬛️。
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,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没有变。中国工业化、城镇化、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🧑🏽🦲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,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💅。面对猛烈的冲击,中国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,力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。外需不足内需补,一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🏄♂️,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;另一方面👨🏼🎓,推出“家电下乡”👰🏻、“汽车下乡”以及“以旧换新”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
我们化“危”为“机”↖️,科学发展——
应对挑战🧪,科学发展成为指导我们的精神力量。党中央🙎🏽、国务院“危”中捕“机”🤵🏿♀️,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大规模刺激政策将促内需与调结构、惠民生相结合,4万亿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与民生相关的领域。此后,陆续制定并实施了汽车👑、钢铁🔰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✣,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以期在保增长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‼️,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。财政对“三农”支出大幅增加🧖🏻♂️,节能减排治污投入更多真金白银。近两年🖍,又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出🖐🏻,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。
我们坚持改革➿,攻坚克难——
应对挑战,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。10年发展,改革依然是推动中国前进的强大动力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几年间,尽管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不宽松🥖,但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👨🏽🦰。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稳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,2010年,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正式发布👩🏼💻,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,国务院首次针对民间投资发布综合性政策文件。2012年,各部委又密集推出落实国务院文件🌕、推动民间投资的工作细则,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🎆👨🏼⚖️。10年改革🧑🏿💼,我们行进在深水区🧞,财税制度改革、金融制度改革、土地制度改革、林权制度改革🎋、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……每一步都在创新精神引领下攻坚,每一步都在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添砖加瓦。在民生领域🧑🚒,连续多年持续推出的改革举措,使得我国城乡养老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👏🏽。
全国上下齐心协力🦹🏼♂️,密集的政策措施发挥效力,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✶。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,依然实现了9.2%的增速。
风险与机遇并存,挑战与成就同行。中国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。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,只是10年经济发展承受的最大一次挑战📄。10年间🕷,各种挑战接连不断。从2002年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🌆、步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🧑🏿✈️,中国经济多次经受结构失衡、经济过热👬、通货膨胀,以及通货紧缩的挑战🕵🏼♀️。正是在应对挑战中🩱,我们精神更加昂扬,经验更加丰富👲,中国经济更加成熟。
挑战10年,黄金10年,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的10年。经济总量连上大台阶:2006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👩🏽🎤,2008年实现30万亿元,2010年又冲过了40万亿元,从2003年到2011年💛,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.7%,其中有6年实现了10%以上的增长速度。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.9%的年均增速💘,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.9%的年均增速。在世界经济的排位,从2002年的第六位,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,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🚣🏻。2002年,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,到2011年已经达到5414美元,中国已经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🧕🏻🫔。盘点成就,我们可以自信地说🫶,黄金10年,已经为顺利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👨🦳。
盛会盛情中国风
10年,一次次办好喜事👨👩👧👦。“为国争光⚅、艰苦奋斗、精益求精、勇攀高峰🦨、团结协作”🫣,奥运精神让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
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中,总会有一些标志性重大事件,其影响之深远,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走向。
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👨🏿,正是具有如此历史地位的重大事件👨🏻💻。在中国近10年来的发展道路上,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座里程碑,标记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焦点的重要时刻。
百年期盼,今朝梦圆🍊。为了奥运会和世博会来到中国大地上😝,中国人民付出了几代人锲而不舍的顽强努力🦹🏻♂️。
1908年👱🏿,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、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🚵🏼♀️。1932年🎿🤴🏿,我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🕧,开启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征程。新中国成立前,我国运动员费尽周折参加了3届奥运会,虽然竭尽全力,但从未获得一块奖牌。这也是旧中国苦难深重🏌🏿♂️、积贫积弱在体育事业上的反映🎯。
1894年,提倡“富强救国”的广东人士郑观应👿,首次提出要在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。但是👳🏻♀️🦸🏼♂️,在战乱频频、积贫积弱的年代🚺🥯,中国办世博,只能是漫漫长夜中一个梦想。
中国与现代奥运、世博会的不解情缘,始终与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顽强努力密切相关👩👩👧👦,始终与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紧紧伴随。当历史掀开了21世纪这一篇章🙍🏼,中国以全新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,世界也理所当然选择了中国。
奥运和世博的成功,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,展现了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。
我们开放包容,共铸辉煌——
“同一个世界🚴🏼♀️,同一个梦想”🧑🏻🔬。从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的那一刻🐤,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光🦅,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奥运欢乐,共同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辉煌篇章🕜。团结、友谊、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,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🍚。那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,共同的欢呼声响彻寰球🐪🧑🚒。
“给中国一个机会、世界将添一份异彩”。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🦸🏻、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。从创意无限的场馆展示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👩👩👧👦,从琳琅满目的科技结晶到思想荟萃的各个论坛😔,在这个全球性文明盛会上,“世界智慧”和“中国之光”交相辉映。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,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。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上海世博会的吸引力👩👩👧,汇聚成强烈的“世博磁场”。
“奥运会用体育来促进和平、增进了解📟,具有独特的吸引力。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抓住了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🔌,国际奥委会对此感到欣喜。”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如是评价。“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🏦🤟🏼,它所创下的标准如此之高🈹,以至于此后我们甚至要用几十年去达到它。”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由衷感叹。
我们重信守诺🙋🏼♂️,勇于负责——
向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、高水平的奥运会🤸🏽👩🏼🚀,奉献一届“成功、精彩🚵、难忘”的世博会🔽,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🐔,中国圆满而成功地兑现了诺言。
为了履行承诺,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。这一张张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上,凝结着各方的智慧和汗水。
盛会的成功🤜🏽,来自于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。正是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使我们高水平完成了筹办主办工作。而奥运会和世博会😓,也是向全世界打开的窗口,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,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,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💮♟。
盛会的成功,来自于“举全国之力”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♗🧆,合力做好世博筹办工作,成为各部门各地区的自觉行动🙍🏿♂️。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平安举办、长三角各地、华东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区市共同构筑起一道井然有序🏦、开阖有度的安保网络。
我们追求卓越,默默奉献——
盛会的成功,来自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支撑🧠。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🙋🏻,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,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,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,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👮🏻,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……无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。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,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展示📖。
盛会的成功,来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奉献。无论是从ABC开始学习英语的出租车司机📄,还是刻苦演练的奥运礼仪小姐;无论是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,还是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志愿者💐,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🔩。“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”🍣、“奥运进社区”👩🏻🔧、“奥运进校园”、“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”……在奥林匹克宗旨的促进下❄️,城市功能在改善,服务水平在升级💁🏽♀️,环境保护在推进,公民素质在提高。
这两大盛会在中国的举行,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。“绿色奥运、科技奥运、人文奥运”理念深入人心,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、科技意识🙌🏽🏝、文明意识🤹🏽♀️;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的上百万志愿者、拉拉队和观众,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真诚、热情和包容的珍贵;创新作为世博会不变的灵魂,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和启示🕴。
经历北京奥运会👨🏿🔬🏌🏿、上海世博会“大考”的中国人,完成了从“看世界”到“融入世界”的完美转身🧘🏼♀️🧔🏿♂️。
一个民族的崇高精神是需要传承接续的。井冈山精神🎵,为中国革命播撒燎原火种🤵🏽♀️;长征精神,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中;延安精神,支撑我们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©️。新中国成立后🏀,大庆精神🖼、雷锋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抗洪精神、航天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💋、奥运精神……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🐮。精神是凝聚力、战斗力💂🏼♀️、创造力。秉承宝贵的精神财富,中国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♕,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☝🏻,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