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战十年 中国精神—— 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历程述评之三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2-10-29浏览次数:81


2012071107:18   来源🤸:人民网-人民日报
 
事非经过不知难。
  这10年,是中国一路高歌的10年,也是中国迎难而上的10年。
  非典暴发🥊,人民生命安全遭遇重大危机🤦🏿‍♂️。
  汶川地震,玉树地震,舟曲泥石流👩‍👧,一次次特大自然灾害🧛🏿‍♀️,撕裂山河,撕扯人心📵🤚🏼。
 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然袭来🧑‍🦯‍➡️,经济下滑👨🏼‍🦲,企业困难,失业增加🪗🫅🏻,中国经济化危为机👨🏽‍🍼,风景这边独好。
  承办奥运,兴办世博,百年梦想,当代盛举🍱。组织世界上最大最为复杂的赛事和展会🪑,是喜悦也是挑战🫣🙅🏼‍♀️。
  愈挫愈勇,愈难愈进🗓。中国人就有百折不挠的精神🗣。万众一心,顽强拼搏,我们战胜了一次次自然灾害,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,我们办好了奥运世博,办成了一系列难事大事喜事。中国高昂着头🧄,中国人民高昂着头。
  历史不仅以它的辉煌时刻让人铭记,更以它的艰难曲折让人难忘。应对挑战更能迸发力量,战胜困难更显意志精神。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🗒,是充满挑战的10年🚮,我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物质财富,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  
  灾难无情人有情
  10年🩸,一次次抗击重大自然灾害。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畏艰险😘、百折不挠,以人为本、尊重科学”,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我们面对灾难坚如磐石
  “难事”不断,把过去这10年标注成极不平凡的历史片断。
  汶川地震🏊🏼‍♂️,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☝🏽;玉树地震,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强地震;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,吞没人口密集的繁华城镇🧑🏻‍🏭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,我们临危不乱:非典疫情猝然袭来,肆虐南北;甲型H1N1等高致病性流感警报几度拉响……
  多难兴邦。穿越风霜雨雪,经历灾难磨砺的中国更加从容自信、生机勃发。
  由川西龙门山地震带一路北上☠️,沿途的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📹,错落有致🍰。北方建筑的豪迈大气🧑🏿‍🔧,江南建筑的婉约细腻🛌,粤派建筑的精致实用🏋️‍♂️,这些村落既融合了各援建省市的建筑元素🔲🍼,又符合川西地形地貌和农民生活需要。
  如今的巴蜀大地☃️,山清水秀,房屋整齐😒↕️。如果不是亲历者,很难相信,汶川地震发生之初,这里曾经是一片残垣断壁、瓦砾成堆🕺、满目疮痍的景象。
  这是一段高度浓缩的时间。汶川地震发生后仅仅3年,10多万平方公里的破碎山河就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。没有发生饥荒,没有暴发疫情🙌,更没有引发社会动荡🐽,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💮。汶川,已不仅是川西崇山峻岭间那一个小城👨🏽‍🦲,它成为中华民族“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”信念的缩影,当代社会主义中国“以人为本、科学发展”理念的象征。
  灾难无情👰🏼,人有情。面对一次次严峻挑战,中国人民凭借怎样的精神缔造奇迹?又收获了怎样的启示和经验🪝?
  我们以人为本🚵🏽‍♀️,尊重科学——
  每次灾难袭来时,“人民生命高于一切”🕵️‍♀️,“第一位是救人”👧🏽,是我们的最高信念💆‍♀️➡️。党和政府对百姓安危🤸‍♀️、人民利益的挂念,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🕵️‍♂️、保护人民的本质。
  历史的灾难最终将通过历史的进步得到补偿。“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,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🚗。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👇,显示出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坚定和智慧。
  2003年🥙,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华夏大地👸🏻。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,让那一年的春天充满不安。面对严峻疫情🙆🏻‍♀️,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,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,向全党发出坚持“两手抓”🏣、夺取“双胜利”的号召🦹🏿‍♂️。国务院先后召开10多次常务会议,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🤏🏽;制定并公布了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》🎩,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、科学🧫、规范、有序的轨道。
  非典的代价是沉重的👨🏻‍🚒,但这个代价并没有白白付出🫵🏿,它大大推动我国应急体制的进步、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、社会公共事业的进步,使得我们在后来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,受益匪浅。
  居安思危👼🏼,完善体制。2005年,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👷🏻;2007年👨‍🦽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;汶川地震5个月后,国家立法顺盈修订防震减灾法,提高学校👐🏽⇾、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,并对应急救援机制、过渡性安置、灾后恢复重建等作出相应调整🫎。预防与处置并重、常态与非常态结合,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
  正是依托这一套应急管理体系🙋,使我们经受了近年来各种灾难的严峻考验。无论是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👩🏿‍🦱、汶川特大地震、玉树强烈地震👨🏿‍🔧、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🧝🏽‍♀️,还是甲型H1N1流感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👵🏻👱🏼‍♀️,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,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  我们万众一心🚴🏿,众志成城——
  汶川地震后🧑‍⚕️,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举全国之力👁,支持灾区恢复重建,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🤽🏼‍♂️。汶川地震3年内投入恢复重建资金就超过1万亿元。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和税费优惠👩🏽‍🚒、金融支持、用地保障🏋🏼‍♀️、法制保障……党和国家的一系列“顶层设计”👨‍🎓,为恢复重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制度支撑🧖🏽‍♂️。
  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。在灾难面前,举国上下患难与共,前方后方同心协力🐉,海内海外和衷共济。汶川地震后仅一个月,19个省市就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。“一省帮一重灾县”,五湖四海的人才资源、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🕣,全国各地的灾害防治和建设经验在这里汇集🙅🏼‍♀️。玉树地震发生后,灾区5000多名中学生被妥善安置到省外就学🧝🏽‍♀️。
  在灾难中🐥,一个个大写的“人”,更让人感动🍭。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无愧中流砥柱角色🎉,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,处变不惊🦊、指挥若定🧖🏼‍♀️🦸🏿,带领群众勇敢站立起来👩🏼‍🔬。党员和干部挺身而出、身先士卒。解放军战士用忠诚和血肉之躯,一次次向世人昭示🚵🏻‍♀️,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。灾区人民临危不乱、守望相助。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,多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🟦、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,多少父母用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,多少老师用身躯为学生挡住死神的威胁。
  我们不仅应急🕊,更重长远——
  如果说救援抢险是应急能力的集中体现,那艰巨的灾后重建,则是对发展思维和战略的长久考验。    
  一个客观的现实是,我们正处在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。而中国地少人多,逼仄的生存空间,使我们面对灾害时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在每一次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,如何提高灾区百姓的生活质量🦡👨🏽‍🎨,如何使灾区的发展方式实现转变,如何保护灾区的环境承载能力,促进生态恢复,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,都备受重视、颇费思量。
  玉树是我国的三江源所在地♞🍾,号称“中华水塔”🙎🏽‍♀️。当地百姓都知道,从江里直接打上来的水泡奶茶、煮饭,比矿泉水还要好。玉树的环境保护,不仅关系到当地发展,也关系到全国🫃。
  为保证在恢复重建过程中,玉树环境不被破坏,由中国科学院牵头,130名专家学者参与🪅,对当地的资源环境和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,哪些地方可以建、建到什么程度🫲🏿,哪些地方不能建,都广泛征求意见👨🏽‍🎓。
  在重建过程中,既考虑灾区原有的发展基础🧟‍♀️、资源禀赋,又充分利用重建提供的发展机遇😁,高起点、高标准建设👩🏿‍⚖️,重视产业升级、节能环保,努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🕌🧖🏼‍♂️。通过恢复重建,使灾区的基础设施👐🏿🍷、人居条件都有较大改善。过去灾区很多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🧝🏿,市政设施很不健全👩🏼‍🍳🤘🏻,在重建中全面加强了供水、污水处理👨🏿‍🦰、能源供应等公用设施建设。
  正是由于充分考虑到当地百姓的需求🧚🏿‍♂️,才使得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地克隆过去,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上。汶川地震后,有人担心,当地发展水平至少要倒退几十年,但通过几年灾后重建,有群众由衷地说,“我们的日子至少向前迈进了20年。”
迎难而上促发展
  10年,一次次化解经济风险🦙。“满怀信心,果敢从容,坚持改革,攻坚克难”,昂扬奋进✦、科学发展的精神让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
  不像自然灾害那样令人恐惧,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悄无声息,却也刻骨铭心🎹。
  经济下滑💒,出口减少,企业经营困难,失业人数增加。2008年,这一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☝️,给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💐🪭,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。
  这一年🤭,中国经济增幅掉头一路向下,从一季度的超过10%,下滑到四季度的不到7%,下降的幅度令人担忧。而挑战的更严峻之处在于👩🏼,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%以上,中国经济会不会被世界经济拖垮?当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🌺、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👚、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经济体,其影响之深刻✣👛、局面之复杂𓀒🙍🏼,远远超过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。中国这个有“世界加工厂”之称的经济体🐻‍❄️,能不能抵御得住外需急剧下降🫅🏼、大量出口企业停工的猛烈冲击?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🙍🏽‍♀️,能不能承受城镇失业人员增加📝、上千万农民工回乡的严酷事实?中国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,会不会就此戛然而止?
  应对严峻挑战,考验的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☮️🫎,展现的是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。
  我们满怀信心🧑🏽‍✈️,果敢从容——
  “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”🍧!在最困难的时刻,来自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声音,鼓舞全国人民树立起迎接挑战的信心。这信心来自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,这信心来自改革30年积累的雄厚的物质基础🎍,这信心来自近年来政府在宏观调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。正是因为有了信心,党中央🗳、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,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书写了精彩的中国答卷🤛。
 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,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没有变🫨🙆🏼‍♂️。中国工业化、城镇化、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,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。面对猛烈的冲击👨🏼‍🦳,中国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🧲,力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🧗‍♀️。外需不足内需补,一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🍲,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;另一方面😒,推出“家电下乡”、“汽车下乡”以及“以旧换新”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💆🏿‍♂️🧘🏼‍♀️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🧔🏿。
  我们化“危”为“机”💂🏽‍♂️,科学发展——
  应对挑战🤷🏼‍♀️🧑‍⚖️,科学发展成为指导我们的精神力量。党中央、国务院“危”中捕“机”,化“危”为“机”🧘🏽🚴🏼,大规模刺激政策将促内需与调结构、惠民生相结合🔌✋🏿,4万亿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与民生相关的领域。此后,陆续制定并实施了汽车、钢铁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🧑🏻‍🦱,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以期在保增长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🙅🏻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🔋,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。财政对“三农”支出大幅增加👍🏽,节能减排治污投入更多真金白银。近两年,又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出,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。
  我们坚持改革🖐🏿,攻坚克难——
  应对挑战👶🏽,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🕘。10年发展🕒,改革依然是推动中国前进的强大动力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几年间,尽管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不宽松🛅,但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。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稳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,2010年,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正式发布,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,国务院首次针对民间投资发布综合性政策文件◀️。2012年,各部委又密集推出落实国务院文件👨🏽‍✈️、推动民间投资的工作细则🤴🏼,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。10年改革,我们行进在深水区,财税制度改革👨‍🎨、金融制度改革、土地制度改革、林权制度改革🍍🪺、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……每一步都在创新精神引领下攻坚🚴🏽‍♂️,每一步都在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添砖加瓦7️⃣。在民生领域💴,连续多年持续推出的改革举措,使得我国城乡养老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 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,密集的政策措施发挥效力🫳,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。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,依然实现了9.2%的增速。
  风险与机遇并存,挑战与成就同行。中国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。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,只是10年经济发展承受的最大一次挑战👰。10年间🧛‍♀️,各种挑战接连不断。从2002年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、步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,中国经济多次经受结构失衡、经济过热🌅、通货膨胀👰✌🏽,以及通货紧缩的挑战。正是在应对挑战中,我们精神更加昂扬🔙,经验更加丰富,中国经济更加成熟。
  挑战10年🥽,黄金10年🍟,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的10年🌿。经济总量连上大台阶:2006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🌁,2008年实现30万亿元🤿,2010年又冲过了40万亿元🚵🏽‍♂️,从2003年到2011年,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.7%,其中有6年实现了10%以上的增长速度🧑🏿‍💻。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.9%的年均增速,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.9%的年均增速。在世界经济的排位,从2002年的第六位,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☢️,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2002年,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👐🏽,到2011年已经达到5414美元🧕🏿,中国已经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🦸🏼。盘点成就,我们可以自信地说🥸,黄金10年,已经为顺利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🧙🏿‍♀️。 
盛会盛情中国风
  10年,一次次办好喜事🏊🏽‍♂️。“为国争光🗿、艰苦奋斗、精益求精、勇攀高峰🐦‍⬛、团结协作”,奥运精神让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
  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中🍒,总会有一些标志性重大事件🍢,其影响之深远,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走向。
 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,正是具有如此历史地位的重大事件🤶🏿。在中国近10年来的发展道路上⬇️,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座里程碑,标记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焦点的重要时刻🏫。
  百年期盼,今朝梦圆🪘。为了奥运会和世博会来到中国大地上,中国人民付出了几代人锲而不舍的顽强努力。
  1908年,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🚵🏻‍♀️⛺️、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。1932年,我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,开启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征程。新中国成立前,我国运动员费尽周折参加了3届奥运会,虽然竭尽全力🍿,但从未获得一块奖牌。这也是旧中国苦难深重➞、积贫积弱在体育事业上的反映。
  1894年,提倡“富强救国”的广东人士郑观应🎻🏋🏻‍♂️,首次提出要在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。但是🌊,在战乱频频🎂、积贫积弱的年代🧗🏼‍♀️,中国办世博,只能是漫漫长夜中一个梦想🥂。 
  中国与现代奥运、世博会的不解情缘,始终与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顽强努力密切相关🦑,始终与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紧紧伴随🤦🏻‍♂️。当历史掀开了21世纪这一篇章,中国以全新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,世界也理所当然选择了中国。
  奥运和世博的成功,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,展现了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。
  我们开放包容🥭,共铸辉煌——
  “同一个世界🍌,同一个梦想”。从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的那一刻🎟,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光🏃‍➡️,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奥运欢乐,共同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辉煌篇章🎣。团结、友谊、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👩🏻‍🔧,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🌁。那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🧏‍♀️,共同的欢呼声响彻寰球。 
  “给中国一个机会、世界将添一份异彩”。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、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。从创意无限的场馆展示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,从琳琅满目的科技结晶到思想荟萃的各个论坛,在这个全球性文明盛会上,“世界智慧”和“中国之光”交相辉映。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🙂,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。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上海世博会的吸引力,汇聚成强烈的“世博磁场”🎊。
  “奥运会用体育来促进和平、增进了解,具有独特的吸引力。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抓住了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,国际奥委会对此感到欣喜🌌。”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如是评价。“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🚄,它所创下的标准如此之高,以至于此后我们甚至要用几十年去达到它。”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由衷感叹。
  我们重信守诺,勇于负责——
  向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、高水平的奥运会📞,奉献一届“成功、精彩🐌、难忘”的世博会👳🏽,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,中国圆满而成功地兑现了诺言。
  为了履行承诺🍵,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🚧。这一张张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上🕟🤾🏼‍♀️,凝结着各方的智慧和汗水。
  盛会的成功👸,来自于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💁🏼‍♂️。正是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使我们高水平完成了筹办主办工作。而奥运会和世博会,也是向全世界打开的窗口,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,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,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。
  盛会的成功,来自于“举全国之力”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,合力做好世博筹办工作,成为各部门各地区的自觉行动。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平安举办、长三角各地、华东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区市共同构筑起一道井然有序、开阖有度的安保网络👩🏿‍🍳。
  我们追求卓越,默默奉献——
  盛会的成功,来自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支撑🆑🙅🏿‍♂️。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,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👨‍🦳🤜🏿,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,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,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,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……无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🐕‍🦺。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,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展示📪💑。
  盛会的成功🧑‍🎓,来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奉献。无论是从ABC开始学习英语的出租车司机🦸🏿,还是刻苦演练的奥运礼仪小姐♣︎;无论是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🧑‍🧒,还是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志愿者,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“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”🦸‍♂️、“奥运进社区”、“奥运进校园”🦪、“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”……在奥林匹克宗旨的促进下🧔‍♀️,城市功能在改善,服务水平在升级🏯,环境保护在推进👩‍👩‍👦‍👦,公民素质在提高🉑。
  这两大盛会在中国的举行,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👩🏽‍🦳。“绿色奥运、科技奥运、人文奥运”理念深入人心,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、科技意识🦵🏿、文明意识;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的上百万志愿者、拉拉队和观众,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真诚、热情和包容的珍贵🥝🧏🏻;创新作为世博会不变的灵魂,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和启示𓀅。    
  经历北京奥运会、上海世博会“大考”的中国人,完成了从“看世界”到“融入世界”的完美转身。
  一个民族的崇高精神是需要传承接续的✋🏼。井冈山精神🙏,为中国革命播撒燎原火种;长征精神,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中;延安精神🩲,支撑我们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。新中国成立后,大庆精神、雷锋精神🙆🏿‍♀️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😶‍🌫️👘、抗洪精神🤦、航天精神、抗震救灾精神🧔🏻、奥运精神……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。精神是凝聚力、战斗力⚉、创造力。秉承宝贵的精神财富,中国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,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,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 

顺盈平台专业提供:顺盈平台🔬、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,顺盈平台欢迎您。 顺盈平台官网xml地图
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 顺盈平台